懷孕對女性來說是人生之中的大事,而分娩又是大事中的大事,經過陣陣宮縮和最后的一朝分娩,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,你又多了一個新的稱呼——媽媽。
因為這份沉甸甸的責任,很多女性在分娩后就容易忽視了自己,但是產后的24小時是非常重要的時間段,有些問題千萬不能忽視。
如果想要讓自己恢復得又快又好,就要把握好產后黃金24小時。
在產后2個小時內,是觀察和處理產后出血的重要時期,若2小時內出血量為400毫升,就會被判為產后出血,需要及時治療。
另外,后期如果出血量較大,并出現失血性休克的癥狀:如心慌、脈搏快而細、頭暈、面色蒼白、皮膚濕冷等時,要馬上告訴醫護人員,讓醫生進行處理。
2留意子宮恢復的情況
在產后,子宮由于剛剛將寶寶排出,可能還會像皮球那么大,產婦自己在腹部可以觸及。如果它總是像個硬球,就說明宮縮良好,如果松軟就可能會發生產后出血。
一般在休息室里,護士會幫忙按壓宮底,并了解宮縮情況,這個時候媽媽們要配合好醫護人員進行護理,并留意自己的子宮恢復情況。如有不適,及時告知醫生。
3觀察惡露排出的情況
分娩后24小時內排出的惡露稱為“血性惡露”,其中含有較多的血液,排量大,有少許的胎膜和壞死蛻膜組織,并且伴有血塊。這種情況一般會持續4天左右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惡露的顏色會逐漸變淺,排量也會減少。
4盡早下床
產后媽媽在休息充足后,可以下床走走。適當的活動能加快血液循環,幫助惡露的排出。
順產要消耗很大的體力,在一般情況下,順產的媽媽在產后要臥床休息6個小時,然后就得在家人的攙扶下下床走動,慢慢恢復體力。
剖腹產的媽媽則需要在24小時左右才能下床走動,避免因為動作幅度過大而影響肚子上的傷口。
雖然下床走動會很疼,但是臥床太久容易形成血栓,體內的瘀血不易排出體外,不利于調養身體,時間久了,就會形成壓瘡,感染甚至發炎等一系列問題。
下床走動可以先由家人扶著走,以防摔倒或暈倒,然后慢慢地,自己再一步一步來,等整個過程適應了,就可以行動自如了。
5及時給寶寶哺乳
新媽媽們在產后半小時左右就可以給寶寶進行哺乳了,這樣可以避免新生寶寶低血糖,同時還可以刺激母體分泌乳汁,使體內產生更多的催產素和泌乳素,增強子宮收縮,減少產后出血。
通常,產后至一周內乳房分泌的乳汁稱初乳,有助于增進新生寶寶呼吸道及消化道防御病菌入侵的能力,能提高寶寶的抵抗力,是寶寶很好的食物。
剛剛分娩完,奶水不多是常有的現象,不需要太過擔心。媽媽平時可以多讓寶寶吮吸自己的乳頭,刺激母乳的分泌。
6抓緊時間休息
分娩是一個非常消耗體力的過程,媽媽們在產后需要抓緊時間休息。
要盡量減少人員探望。剛剛生產完的媽媽身子非常弱,抵抗力也較差,太多人過來探望會攜帶一定的細菌和病菌,容易使媽媽造成感染。太多喧囂吵雜的環境并不利于產后媽媽和新生兒的休息。
7合理補充營養
生產過程體力消耗大,因此產后需要及時補充營養。
但是媽媽們剛剛分娩完,身體尚未恢復,乳腺管還沒有完全打開,吃得太油膩或太補,都容易導致乳腺堵塞,所以飲食要清淡。
順產產后第一天飲食靈活性比較強,要根據產婦的身體情況和食欲情況來決定,產后腸胃比較虛弱。要吃一些易消化、好吸收、營養密度高的食物。
推薦食物:小米粥、白粥、藕粉、紅糖水、面條、荷包蛋、蛋花湯、雞蛋羹。
剖腹產產后6小時內應當禁食,因為手術讓腸蠕動受抑制,容易脹氣,禁食可以減輕腸內脹氣。
6小時后可以吃一些促排氣的湯水,如蘿卜湯、米湯、面湯、蘿卜水、陳皮水等流質食物。
產后12小時,可以食用一些半流質飲食,如濃稠一點的爛面條、雞蛋湯、各種粥。
之后飲食慢慢轉入正常。
8盡快排出小便
在分娩后,媽媽們要盡早排出小便。這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,胎頭下降會壓迫膀胱、尿道,使得膀胱麻痹以及產后腹壁肌肉松弛,從而排不出尿。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的收縮,也會導致產后出血,所以,在產后一定要盡早排出小便。
順產媽媽在產后4-6小時內就可以自己小便了,但是由于外陰創傷,媽媽可能會害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,這種情況非常容易導致尿潴留。而一旦發生了尿潴留或尿不徹底,則可能讓細菌侵入,引發尿路感染。
剖腹產手術前安置的導尿管,在術后24-48小時后就拔掉了,拔管后,寶媽要及時多喝水,盡早自行排尿。否則導尿管放置時間太長,容易引起尿路感染。
9做好護理,預防并發癥
媽媽們在產后的24小時內如果沒有做好護理,很容易引起一些并發癥,如貧血、乳汁少、乳腺炎、子宮炎、筋骨疼痛、腰酸、頭痛、腹瀉、便秘等等。所以在產后,一定要特別注意衛生,并配合醫護人員清洗外陰。
產婦在產后發燒必須及時向醫生說明,不要耽誤病情。
生寶寶對于女人來說是人生中一個很大的難關,除了上面這些問題,我們還要面對因為生產帶來的身材變形、妊娠紋等各種各樣的問題,媽媽們要及時調整心態,平時也要注意護理。
當然,爸爸和家人們的照料和關心是對媽媽心情最好的調節劑了。